您的位置: 首页 >教育科研>教海拾贝>详细内容

教海拾贝

《学前教育法》心得

来源: 发布时间:2025-09-28 15:32:27 浏览次数: 【字体:

《学前教育法》心得

木渎实验幼儿园 蒋佳萍

一、认知升华

通过深入学习《学前教育法》,深刻认识到其不仅是一套规范体系,更是确立学前教育作为国民教育根基的法律地位,彰显国家对幼儿成长规律的科学遵循。法律明确反对“小学化”倾向,强调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,这一规定颠覆了传统应试思维定式。实践中,我们设计多样化的角色区角——如模拟超市、建构乐园等,让孩子们在角色扮演中自然习得数学概念与社交技能,印证了“在游戏中学习”的教育价值。这种转变不仅体现在教学方式上,更深化为对儿童发展规律的敬畏之心。

二、实践重构

法律对保育质量提出明确标准,促使幼儿园建立精细化流程管理体系。在日常工作中需严格遵循卫生消毒规范,同时关注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照护。某园所设置的“情绪角”便是典型实践:当孩子出现分离焦虑时,教师引导其通过绘画宣泄情绪,并据此调整家园沟通策略[。这种基于观察的动态调整机制,正是法律要求的“尊重幼儿主体性”的具体体现。

三、师道重塑

面对法律提出的资质要求,教师队伍面临能力升级的挑战。通过参与县教育局组织的法律法规全员培训,深刻体会到终身学习的必要性:既要钻研《指南》等专业文献提升理论功底,又要向优秀同行学习班级管理艺术。更重要的是培养敏锐的教育机智——当孩子提出非常规问题时,能否像专家建议的那样将其转化为生成课程资源,考验着教师的专业智慧。而坚守“捧着一颗心来”的教育情怀,则是支撑专业成长的内在动力。

四、家园合作

法律强化的“家园社共育”机制带来显著变化。通过家长开放日展示项目式学习成果,让家长直观感受游戏化教学的价值;开展亲子植树活动时,邀请社区环保志愿者参与指导,拓展教育资源边界。这些举措有效化解了以往存在的教育理念分歧,特别是针对超前学习的争议,通过呈现幼儿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表现数据,帮助家长理解发展适宜性原则。

五、儿童立场

学习过程中最深刻的启示是始终站在儿童视角审视教育行为。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需要转化为可操作的细节:在环境创设上采用软包边角防撞伤;用餐环节实行自主取餐制度培养独立性;甚至午睡床位摆放都考虑通风采光因素。曾遇到的典型案例是成功调解两个孩子间的玩具争夺事件,最终引导他们自己制定轮流规则,这正是法律精神所倡导的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。

总的来说,这部法律既赋予学前教育神圣使命,也带来切实的改变力量。它如同一把精准的手术刀,剖解旧有积弊的同时,更似春雨般滋养着新的教育生态。作为从业者,将继续以法律为准则,用爱心、耐心和专业知识,为孩子们的成长贡献力量,让他们在幼儿园度过快乐、充实的时光。


分享到:
【打印正文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