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 首页 >教育科研>教海拾贝>详细内容

教海拾贝

大5班 肖戴 以兴趣为帆,启思维之航

来源: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11:30:07 浏览次数: 【字体:

作为一名 幼儿园教师 ,我一直致力于探索如何更好地引导幼儿成长与发展。近期,阅读了《从儿童的兴趣到思维》这本书,让我对幼儿教育有了全新且深刻的认识,仿佛在教育的迷雾中找到了一盏明灯,指引着我前行的方向。书中强调,兴趣是儿童主动探索世界的动力源泉,是开启思维大门的钥匙。在幼儿园的日常教学中,我们常常会发现,当开展的活动契合幼儿兴趣时,他们的参与度极高,眼神中闪烁着好奇与专注的光芒。比如在一次自由活动中,几个孩子围在一起专注地观察蚂蚁搬家,他们热烈地讨论着蚂蚁如何搬运食物、为什么它们不会迷路。这种基于兴趣的自发探索,远比教师刻意组织的教学活动更能激发幼儿的思考。以往,我可能会担心这样的随意观察会浪费时间,而现在我明白,这正是培养幼儿思维能力的绝佳契机。教师应敏锐捕捉幼儿的兴趣点,将其转化为有价值的教育活动,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探索材料和充足的时间,让他们在实践中思考、发现和解决问题。 书中还提出,在引导幼儿从兴趣走向思维的过程中,教师的角色至关重要。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,而是幼儿探索活动的支持者、引导者和合作者。当幼儿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时,教师要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其中,通过提问、启发等方式,帮助幼儿深入思考。例如,当幼儿对搭建积木感兴趣时,教师可以问:怎样才能让这座房子更稳固?”“如果给积木加上轮子,它会变成什么?这些开放性的问题,能够拓宽幼儿的思维广度和深度,引导他们尝试不同的方法和思路。同时,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想法和创意,即使是看似荒诞的回答,也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,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。 在实际教学中应用书中的理念,我收获了许多惊喜。在开展植物的生长主题活动时,我发现幼儿对种植豆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。于是,我为每个孩子准备了种植器皿和豆子,让他们参与种植过程。在这个过程中,孩子们每天都会观察豆芽的变化,有的会问:为什么豆子泡在水里会发芽?”“豆芽的根为什么是向下长的?我没有直接告诉他们答案,而是鼓励他们通过查阅绘本、观看科普视频等方式寻找答案。在这个探索过程中,幼儿不仅了解了植物生长的知识,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去思考、如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,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。 阅读这本书,让我深刻认识到,幼儿教育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和技能,而是要以幼儿的兴趣为起点,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学习品质。在今后的工作中,我将继续以这本书为指引,更加用心地观察幼儿、理解幼儿,尊重他们的兴趣和需求,为幼儿创造更多富有启发性和探索性的学习机会,帮助他们在思维的海洋中自由翱翔,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。


分享到:
【打印正文】
×

用户登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