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 首页 >教育科研>教海拾贝>详细内容

教海拾贝

创客让学生精彩

来源: 发布时间:2025-04-01 16:23:55 浏览次数: 【字体:

读《创让学生精彩》心得

在孙建锋老师的《创课让学生更精彩》一书中,深入理解了什么是创课,也体会到了创课与仿课的差异。创课重在创造,是想法和做法的结合,创课是一个新思想的萌生,再到实践、反思、修改、再实践……一步步地完善,结果自然形成质的飞跃。而仿课是仿照前人或仿照自己从前的教学方法,只有量的反复增加而没有质的改变。

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:“教师的教育素养取决于:读书、读书、再读书。”老师们利用闲暇时间认真阅读,从书中汲取养分。孙老师自谦挂一漏万,实则高屋建瓴,结合教学实例,让我们打开所有的眼耳鼻舌身意,走过十里林水,不断地寻找和探听自己。

孙建锋老师在书中谈到:“创课,与其说是从改变一点点教学之‘形’开始,不如说是从改变一点点教学之‘思’开始。”老师们在阅读中批注笔记,撰写心得,已走在创课之“思”的路上。

创课的形式多种多样,新理念、新教材、新教法、新教学、新平街、新反思等等,是一个综合性的创新工程。创课的核心在于“创”,即新课程的独特性,新颖性,随着各种因素的变化,课程的题材、结构需要随之而变。只要是幼儿喜欢的、又切实可行有效的、并且新颖独特的都可以作为创课的一部分,最终,创课还是要回归幼儿,无论课程如何创新,都以幼儿为主体,为幼儿的发展作铺垫。

在孙建锋老师看来,创课不是一个逐潮、卖萌、赶时髦的名词,而是一种教学生命模式。他认为创课最难的不是技能技法,而是重构思维方式,包括对自己教学理念的颠覆以及对未来的重拾与定位、运筹与规划。在传统的思维定式中,我们已经固化了一些教学方法、教学理念,从定式思维中跳跃出来创新课程是一个比较难的过程。

创课可以是一个团队,亦可以是一个人,每个人都可以有创想。创课就好像一个大熔炉,每个人的、不同时段的创新思维都具有个人的特点,受兴趣、想象力、过往经历和接触到的人事物所影响,把这些创新思维抛进大熔炉里,最后整合成了一个新的课程模式,所以人人都能创想。

如何创课使幼儿更精彩?要让自己的课堂变得精彩,幼儿是享受,如果老师上课的时候的感觉还是“星星还是那个星星,月亮还是那个月亮”,那么课堂注定是无法精彩,学生也是无法享受的,甚至有可能带来的是难受,让学生有如坐针毡的感觉。

创课要基于儿童的立场,要顺应儿童的需要,让其思维自然流淌,解放幼儿的想象力,还要激发幼儿的兴趣,这比单纯的讲述课程要重要的多。在阅读完孙建锋老师的这本书后,更加让我明白了创新思维的重要性,不能局限于定式思维中,要发散思维,多创造出一些新颖独特的想法运用到教学之中,让幼儿更精彩。

自由。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,包括自由地用自己的眼睛看,自由地用自己的大脑思想,自由地用自己的逼出表达,自由地按自己的空间生长,自由地按自己的轨道翱翔。幼儿是具有巨大潜力的,他们的思维本身就是新颖的、跳跃的,要充分给予幼儿自由探索的机会。

孙建锋老师在书中说到:“每一天,每一课,每一次师生对话,都有机会打造成为宛如一首诗、一幅画、一支歌一样美好的教学生命艺术品。”在与幼儿相处的每一天、每一刻,都有可能创造出新的想法、新的教法,要抓住与幼儿交流的机会。

分享到:
【打印正文】
×

用户登录